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全面解讀前膝痛,幫你遠離疼痛!

作者:義肢矯形師 陳文龍

膝痛困擾眾多人,以老人家最身受其害。大部分年老的公公婆婆通常都以「年紀大、機器壞」去莫視呢個問題,總以為遲早都走不動到或這個年紀走的時候有痛是正常。為何不想想辦法去補救而只是坐低認命。

前膝痛是膝痛之中最常見,痛的起因是膝蓋(臏骨)與大腿骨之間經常不正常地摩擦,引致軟骨磨蝕,形成其後的痛楚。痛楚會在上下樓梯時更為明顯,因為此時膝蓋與大腿骨之間壓力比平時走路大 (約2.5 - 3.5倍體重) 。那為何會有不正常的摩擦?


以下為其中兩個較普遍成因分別能夠造成。

1. 股內側肌(VMO)肌力不足
2. 足部力學偏歪

人的大腿前方的肌肉為四頭肌,負責伸直小腿。外側與中間有三頭,淨下來的那頭就是股內側肌,位於大腿內側。他們分別連接膝蓋外內側,結構上肌肉內側質量比較少,如股內側肌(VMO)肌力不足,更會令膝蓋在滑行時有向外側的偏離,形成膝蓋下不正常地摩擦,因此強化股內側肌對前膝痛會有幫助。

如果有足部力學偏歪問題,會導致小腿和大腿過多的旋轉,導致膝蓋相對地移位。這類型的患者,一些針對其足形問題的鞋墊或處方矯正鞋墊已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還有其他可能性都會形成前膝痛,如有疑問,可以到各中心徵詢足科矯形師意見,更進一步的進行足部和膝部評估。

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

二趾長過公,真係唔使一世窮﹖

作者:足科矯形師鄭嘉萍

我哋有機會到一些健康展覽或社區中心進行足部檢查時,都會遇到有些情況有人只係脫下鞋襪及做完足底壓力測試後,便反問我,「你話我隻腳有咩痛症?有咩問題﹖」當下一刻我即時覺得自己好似相士上身,只看佢個樣 (係對腳個樣﹗便能知道佢有咩問題。

二趾長過拇趾,正是其中一個先天性的腳形。你唔可以話佢唔啱,但佢嘅出現,就好多機會令你嘅拇趾外翻,以及前掌痛的機會增加。

 ( fig.1)

 ( fig.2)





一個正常嘅腳,五支蹠骨的長度會有一個比例,形成一個正常的拋物線( fig.1),令足部在推進時,力線能由腳外側順利轉移到最大的拇趾作最有力的推進。若果第一蹠骨的長度過短,或第二蹠骨的長度過長 ( fig.2),令它們之間的距離大於8mm ( fig.3),便有機會令拋物線不再順暢,步行時會出現力學上的問題。

  ( fig.3)

第一,第二蹠骨頭會過份受壓,腳底會有有厚繭形成,前掌出現疼痛。
第二,拇趾過短會令足部在負重時向內傾側,令拇趾出現外翻及外旋。
第三,第二蹠骨頭太受壓力,有機會形成壓力性骨折 ( stress fracture) ( fig.4)

   ( fig.4)

可惜嘅喺,短咗嘅腳趾係唔可以拉返長。從力學去解決問題,其中一個方法是利用處方矯形鞋墊,在第一蹠骨底加墊 ( morton’s toe extention) (fig 5),令推進時第一及二蹠骨頭能同時著地,以減低第二蹠骨頭的受力。同時亦可以選擇穿著船底鞋(fig 6),步行時避免蹠趾關節彎曲,從而減低前掌痛。

(fig 5)
 (fig 6)

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矽膠後跟鞋墊 VS 足底痛

作者:義肢矯形師梅沃

有感最近有病人告訴我, 他已經用了選用了矯形鞋墊一段時間但仍然是腳痛, 問我到底是什麼原因? 然後他展示給我看的是一對矽膠後跟鞋墊。

其實矽膠是一種吸震很好(達80%) 的物料, 而且結構接近人體脂肪層, 所以如果是工作需要穿著硬底鞋, 久站或久行的人仕就十分適合使用。另一種適合使用矽膠墊的是患有足底脂肪層萎縮的人仕。因為患者失去脂肪層的保護, 走路時足底會直接感受到地面的衝擊力。

但其實足底的痛症很多,例如脂肪墊萎縮、足底筋膜發炎、跟骨骨膜炎、脛後肌腱炎、跗管綜合症、坐骨神經痛、痛風和一些風濕關節炎的病症都可引起足跟底痛, 不能單單靠一種類型的鞋墊解決。


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治療的重點是脊椎,還是身體?

作者:義肢矯形師陳穎恩

最近一位脊柱側彎病人回來覆診令我有很大感觸。泳怡是一位15歲的小女孩,還記得第一次見面是11個月前。她媽媽參加了我們舉辦的一次講座了解更多關於脊椎側彎及治療方法,於是便帶她到本中心做檢查。泳怡的側彎非常嚴重,胸側達55度,腰彎亦有28度。從外觀上看,整個上半身向右移而下半身向左移,是典型的三弧類型。三弧比四弧對於患者外觀的破壞力更強。第一次見面時泳怡與其他患者一樣都是較沈默而且面帶悲傷。媽媽一面擔心的同時亦責怪自己為何不能一早發現女兒的側彎,當一發現時已達30多度。立即在公立醫院配戴了支具,但情況沒有因此收控而且還惡化到手術治療的地步。媽媽已經走訪了很多地方,但由於角度已達55度,沒有人給她們造支具,只叫她們做手術。我們是她的最後希望。

雖然側彎已達手術程度,但我們相信保守治療對泳治亦會有一定作用。泳怡經期還未到、骨齡亦只有1,再加上55度的側彎,絕對有很大的惡化空間。先安撫她們的情緒再解釋情況及所作出的治療方法包括配戴支具及進行施羅特脊柱側彎運動療法。可能了解到自己的情況,泳怡十分乖巧,她完全跟隨了治療安排,每天戴支具22小時及進行施羅特運動療法45分鐘。到最近覆診時對比一下,跟最初的外觀有很大的進步。當泳怡與媽媽看到進步時,她們同時感動流淚了而這次的眼淚是帶有喜悅的,那一刻的場面亦感動了我。

在整個漫長的治療過程中,患者的跟隨是成功的關鍵。要達致治療成功,治療需俱備一定效果再加上患者的配合。沒錯,手術是減低脊椎彎弧最快的方法,但長遠會對患者的身體功能造成破壞。當保守性治療有一定效果亦能維持患者的功能性,為何不嘗試呢?世界國際指引亦例出脊柱側彎的治療是以患者外觀、身體功能及生活質素等為首,重要性遠高過改善脊椎弧度。要記住的是接受治療的是患者本人,並不是單單脊椎,因此我們所有的決定亦應以患者為首要考慮。


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認清這3種因素,從此不再買錯鞋!


作者:蔡嘉熲 足科矯形師

選購鞋子時,很多人會注重款式,但其實著得舒適更為重要,尤其有足部偏歪、痛症、感覺神經退化等人士,這次就先跟大家分享拇趾外翻人士應如何選鞋。
量度鞋碼時應留意﹕
1.      後跟至足趾的長度
2.      後跟至第一蹠骨頭的長度
3.      第一蹠骨頭第五蹠骨頭的闊度
很多拇趾外翻人士在選鞋時都有個問題就是選錯鞋碼,因為他們為了遷就前掌闊度而買大了size,例如腳掌長度是37碼,但因為鞋頭太窄,擠壓到突出的拇趾骨,最後買到39號。
買大了碼數除了令腳在鞋內晃來晃去,亦會令(蹠趾關節)和鞋子的屈曲位置不符,引致不適。 其實患有拇趾外翻人士應選擇前足部分寬闊的鞋子,而市面上亦有不同闊度的醫療鞋。


這兩隻都是39號鞋子,看得出分別嗎?

    








Wide 闊楦





















Extra wide特闊楦






































同一個鞋碼都有不同的闊度,以適合腳掌闊度不同的人。這樣拇趾外翻人士就不用為遷就突出的拇趾骨而買大碼數,為足部提供更好的保護。鞋頭寬闊更可提供空間以穿著拇趾外翻矯正器。








































而足趾變形人士(例如爪狀趾,錘狀趾及槌狀趾等)更可選擇鞋頭特深的鞋子,讓變形或腫痛的足趾不受壓迫。




嚴重拇趾外翻足趾嚴重變形人士更可選擇鞋面全開式設計的鞋款,以方便穿著,並容易調校鞋頭闊度和深度。








  

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小朋友矯正鞋墊 是否需要訂製不同款式或不同元素?

                                                                                        作者:足科矯形師 梁錦麟


不同的醫療專業(例如:中醫骨科、西醫骨科、物理治療、運動教練和足科矯形都有不同見解。

有關運動鞋和皮鞋是否需要訂製不同款式或不同元素的矯正鞋墊?

答案: 有些是 「需要」而有些 「不需要,往往令一些家長不知如何處理。

本人以身為足科矯形師的角式去應答的話,答案可能會是,因每一對鞋的結構都不同,隨之然在矯正鞋墊處方時都相應不同。但要清楚,不是在每個個案上,特別是小朋友。

由於在每個臨床個案中,每位小朋友情況或足部問題都會影響足科矯形師的最終決定。

首先要在基本層面去的分析和衡量,初步情況都會由足部問題的嚴重性來建議是否有訂製必需度」:
1.訂製矯正鞋墊
2. 訂製第二對矯正鞋墊與其目的

考慮因素包括:
1.      足部結構: 骨骼、韌帶、肌肉
2.      運作功能: 容易跌倒、步行的姿勢和投訴不適
3.      日常生活: 運動量、穿鞋子的習慣

除了因方便小朋友不用經常交換至不同鞋,究竟有否需要為不同鞋而需要為其訂製多於一對矯正鞋墊,特別於運動鞋和皮鞋

考慮範圍包括:
1.      運動量的定義 (是純萃學校運動堂或是課外的特別訓練);
2.      運動的類別;
3.      運動的模式(赤腳、田徑釘鞋技巧鞋和布鞋等);
4.      該運動鞋是否有空間放置矯正鞋墊;
5.      其次是當小朋友在運動時有否感覺到不適

過往經驗中,通常有參與特別的運動鍛練課程的小朋友。例如:田徑、籃球和足球等。此類形運動較多下肢體的扭動、急停和跳躍等模式的動作。在矯正鞋墊的設計和處方上亦理應不同,例如: 角度、厚簿、濶窄、面料選材和物料軟硬等因素。

有些情況下,除了感覺到矯正鞋墊太硬而令到足部不適。假如運動後,足部不同位置出現有水泡或厚繭,都必需正視,有機會要多做一對鞋墊來配合

結論
每一個個案的處理和建議都有機會不同,如有任何不清楚,應向有經驗的足科矯形師或專業人士索取相關意見。

家長要緊記:小朋友的成長時間頗快,要把握時間去及早對症矯正、治療或針對處理的黃金期。




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解構前膝痛

前膝痛                                                                                                         義肢矯形師 陳文龍 

膝痛困擾眾多人,以老人家最身受其害。大部分年老的公公婆婆通常都以年紀大機器壞去莫視呢個問題,總以為遲早都行不到或呢個年紀行的時候有痛是正常。為何不想想辦法去補救而只是坐低認命。

前膝痛係膝痛之中最常見,痛的起因是膝蓋(臏骨)與大腿骨之間經常不正常地摩擦,引致軟骨磨蝕,形成其後的痛楚。痛楚會在上下樓梯時更為明顯,因為此時膝蓋與大腿骨之間壓力比平時走路大 (約2.5-3.5倍體重) 。

那為何會有不正常的摩擦? 以下為其中兩個較普遍成因分別能夠造成。

1. 股內側肌(VMO)肌力不足
2. 足部力學偏歪

人的大腿前方的肌肉為四頭肌,負責伸直小腿。外側與中間有三頭,淨下來的那頭就是股內側肌,位於大腿內側。他們分別連接膝蓋外內側,結構上肌肉內側質量比較少,如股內側肌(VMO)肌力不足,更會令膝蓋在滑行時有向外側的偏離,形成膝蓋下不正常地摩擦,因此強化股內側肌對前膝痛會有幫助。

如果有足部力學偏歪問題,會導致小腿和大腿過多的旋轉,導致膝蓋相對地移位。這類形的患者,一些針對其足形問題的鞋墊或處方矯正鞋墊已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還有其他可能性都會形成前膝痛,如有疑問,可以到各中心徵詢足科矯形師意見,更進一步的進行足部和膝部評估。